記者 張思考 張官正
金蟬,睢寧方言里也叫“解猴”。吃飯或者夜間燒烤,很多人常會點上一盤“炸解猴”。獨特的飲食文化,也催生出獨特的金蟬養殖行業。
接連三天的大雨,讓姚集鎮婁埝村增加了幾許靜謐。村里的一處金蟬養殖基地,一群蟄伏已久的“解猴”,也在悄悄地等待夜幕降臨,并準備破土而出,迎接生命的蛻變。
“夜捕小隊,出發!”
6月26日晚上6點,婁埝村金蟬養殖基地的負責人陳松正在指揮捕捉前的準備工作。他告訴記者,每年只有6月底到7月初是金蟬捕捉最佳時期,時間不等人,今年收成如何,全靠這幾天的捕捉效率。
沒多會兒,員工們陸續來到陳松的金蟬養殖基地,他們大都是婁埝村的村民,忙完白天的活,晚上來賺點外快。還有的是大學生剛放暑假,來這里找找樂,順便賺點零花錢。他們將組成金蟬捕捉小隊,開展一場“夜捕”行動。
晚上7點,捕蟬小隊整齊地在樹林外集合,每人裝備整齊,一個手電筒、一只裝少量水的紅桶、一個空塑料瓶。陳松介紹,金蟬可以通過溫度感知蛻殼時機,只要把它放在冷水中,它就會停止蛻殼過程,進入一個“假冬眠”的狀態,從而延長金蟬的保鮮期。
“全體都有!出發!”
隨著陳松一聲令下,捕蟬小隊浩浩蕩蕩地進入樹林,于是,夜晚的樹林宛如燈海,到處都是手電筒的亮光。
時昌榮是這支小隊的“得力干將”,曾經一晚上抓了500多只金蟬。只見她一馬當先,手起“蟬”落,沒一會兒,她的水桶就裝了幾十只“戰利品”。
晚上9點30分,第一波金蟬捕捉進入尾聲,捕蟬小隊陸續歸來。短短兩個半小時,成百上千斤的金蟬收入囊中。
陳松在邊上早已為隊員們切好了西瓜,他告訴記者,金蟬清洗完畢后放入冷庫保持新鮮,等待明天發往安徽、河南、山東等地。
“我蟄伏幾年就為了回報大家”
2018年,陳松在姚集鎮婁埝村兩委的幫助下承包了近400畝的土地用來養蟬。起步初期,由于缺乏對養蟬知識的了解,陳松培育的第一棚金蟬卵因為溫度、濕度沒控制好,全部毀壞,損失了幾十萬元。雪上加霜的是,為養殖金蟬種的樹苗也只有少部分存活了下來。
此時的陳松一度想要放棄。婁埝村黨總支書記沈剛聽說后,立馬動員村民,大家紛紛表示沒有工資也照干,種樹有經驗的負責種樹,蓋大棚有經驗的負責蓋大棚……在村民齊心合力的幫助下,陳松順利度過了危機。
終于,在第三年的初夏,蟄伏已久的金蟬撥開泥土,也撥開了陳松的心結。在這之后,陳松的金蟬養殖基地逐漸步入正軌,他自然忘不了當年給予他幫助過的婁埝村。只要誰家缺錢有困難,就來林子里逮金蟬,一晚上幾十塊錢不成問題。
葛大爺是養殖基地的老員工,年近七旬的他手腳不如年輕人利索,捕蟬效率也會打上個七八折,不過陳松并沒有因此少付葛大爺工資,相反給予了他很多照顧。
金蟬生意變好了,村民收入也上來了。陳松開玩笑地說:“金蟬蟄伏幾年滿足了大家的胃口,我蟄伏幾年就為了回報大家。”
“金蟬自帶流量和情懷”
為了開拓銷路,陳松經常在網上直播金蟬養殖,平時也會拍一些段子娛樂娛樂。
“去年的時候,我隨手拍了一個逮金蟬的視頻,沒想到就火了,一會兒點贊量就好幾千。”陳松說,可能很少有人知道專業養金蟬是如何捕捉的,所以引起了網友們的關注。為此,陳松特地邀請專業搞抖音直播的王偉加入自己的團隊中,F在,他們的抖音號已擁有3.9萬粉絲量,在睢寧也算是個網紅養蟬基地。
“金蟬自帶流量,跟直播間的觀眾們一起回憶小時候逮金蟬的場景,聊著聊著,大家就情不自禁下單了。”
據了解,全縣大大小小的金蟬養殖基地大約有幾十家。2023年屬于金蟬養殖行業爆發的一年,金蟬價格也水漲船高,從最初的每只0.4元到去年每只0.8元,再到今年的收購價在每只1元左右。
“成立金蟬養殖合作社,可以促成技術服務、金蟬收購及銷售的產業鏈成型,也可以積極發揮示范帶動作用,為增加農民收入提供良好的發展條件和平臺。”業內人士表示。